2021-2025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分析
2021-2025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助力
2020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為抓手,以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產業發展現代化水平,將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國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二)部分子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
目前,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中,軌交設備、鋰電池制造設備、航空航天設備、工業激光設備等四大子領域已具備國際競爭力。
軌交行業:由于主要依靠財政投資,具有明顯的逆周期特征,隨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基建投資補短板力度有望提升。同時,下游運輸需求以及城鎮化率的提高也倒逼軌交行業的快速發展。
鋰電池制造設備: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動力電池企業不斷擴產,未來空間巨大。同時,鋰電設備國產化率提升。此外,國產設備也在加速高端化并打入了日韓鋰電池生產企業的生產線。鋰電設備行業集中度提升,細分設備的集中度更高,未來,技術水平較差、沒有大客戶的中小設備企業將會被淘汰出局,鋰電設備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航空航天設備:依托國家戰略及產業政策,衛星應用行業高速增長。近年來,我國增速保持在20%左右的高水平。全球衛星應用業務和衛星制造業務的比值約為9:1,而我國目前在3:1左右,衛星應用業務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工業激光設備:早在2015年,中國就取代歐洲首次成為激光器最大的消費市場,約占全球市場規模的29%。2018年,中國激光裝備市場規模約為605億元,超過全球市場的一半。
(三)技術創新驅動產業高速發展
首先,信息技術助推高端裝備產業快速升級變革。以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為重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多領域技術交叉融合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深刻變革。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成為未來技術變革的重要趨勢,將極大改變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管理、流通、使用的方式。其次,高性能新材料的應用為高端裝備制造帶來了更多的應用空間和可能性。例如:航空材料更偏向輕型化、精密化,新型鋁合金產品化為新一代航空裝備減重、降本做出了非凡的貢獻。最后,研發管理模式創新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技術創新與突破。世界各國不斷整合外部創新資源,探究技術研發模式,推動高端裝備技術快速更新??鐕菊莆罩?5%以上的高端裝備技術開發能力,推動著全球研發管理模式的變革與創新。
(四)科創板注冊制推動行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科創板將高端裝備制造業列為重點支持產業之一,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強大的資本支持,科創板注冊制有助于促進市場資金從企業產能擴張更多的配向科技創新領域;提高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整體估值水平,助推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又快又好發展。
(五)疫情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有利影響
2020年的新冠疫情有望促進自動化設備中機器人更多地走進服務場景,尤其是在體感檢測、配送、送餐、消毒殺菌、醫療、手術等場景中,機器人可以有效的替代人員進行作業,減少和降低不必要的風險;同時對于自動化裝備投入較大的企業在面此類問題時受到的影響則相對較小,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對于自動化裝備的投入的優越性得以體現,這或將帶來企業對于自動化投入態度上的部分轉變,自動化裝備的潛在需求轉化率后續有望上一臺階。
二、不利因素
(一)依賴進口
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作為高端裝備制造的核心和基礎部件,由于人才匱乏,技術基礎落后等原因,導致我國過度依賴進口。其中,重大技術裝備用儀器儀表基本被國外壟斷,對外依存度達到40%,高端產品對外依存度更是達到70%。為高檔數控機床配套的高檔功能部70%需要進口;高檔傳感器市場全部被國外產品壟斷;大型工程機械所需30Mpa以上液壓件全部需進口,大型裝載機進口部件占整機價值量的50%——60%。其他產品和部件也主要被國外占據較大部分市場份額,其中機器人和高端自動控制系統的95%、高檔數控機床的90%、高檔數控系統的95%的市場份額被國外產品占領。智能制造裝備整機和成套設備配套的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大量進口。
(二)高端裝備制造工藝仍有待提高
盡管近年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產品質量得到了較大提升,產品系列、成套設備出口比例有所上升。但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的整體科技水平仍有待提升。主要體現在高精、高速、高強(高溫、高壓)、高穩(穩定性和可靠性)四方面。
以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為例,通過“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我國目前已有45種主機產品可以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是高檔數控系統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仍然只有7%,特別是電主軸、高精度軸承、滾珠絲杠等功能部件,高端產品大部分依賴進口。從主要性能指標看,我國機床的主機可靠性可達1,600小時,而國際先進水平是2,000小時以上;數控系統可靠性可達25,000小時,國際先進水平是60,000小時以上;滾動功能部件可靠性可達8,000小時,國際先進水平是15,000小時;滾動功能部件精度保持性可達3,000小時,國際先進水平為4,000小時。
(三)我國高端裝備出口面臨挑戰
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出口活動面臨較高的政治風險。2019年《中國海外投資國家風險評級》顯示,處于高風險級別的典型國家,包括蘇丹、安哥拉、烏克蘭、埃及等均是與中國建立了“一帶一路”合作關系的非洲國家。較高的政治風險,意味著這些國家極有可能面臨政治局面不穩定、政府外匯管制等問題,中國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出口至這些國家的產品可能無法在短期內收回貨款,甚至可能面臨被整體征用或被沒收的風險。
(四)疫情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影響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高端裝備制造業帶來一定影響,自動化裝備(數控機床、機器人和激光器等)是受到此次疫情影響最大的高端裝備細分子領域,主要在于自動化裝備行業的景氣度與下游制造業需求緊密相關,尤其是應用占比最高的汽車和3C領域。
短期來看,此次疫情所造成的復工推遲將大面積影響到各制造行業的景氣度。此外,湖北、廣東、浙江、河南、江蘇等疫情較為嚴重的省份是我國汽車和3C領域比較集中和發達地區,將進一步惡化自動化裝備企業下游需求。由于多為訂單式生產,在手訂單難以按時完成會同行業下游需求惡化將給行業企業帶來一定的現金流壓力,尤其是中小企業。
2021-2025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預測
2018年,高端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約10.8萬億元;2019年,高端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估算約12.9萬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高端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增長較快,其中的汽車(27.1%)、專用設備(25.3%)、通用設備(23.8%)、儀表儀器(18%)、電氣機械制造(17.5%)同比增長均超過15%。
我們預計,2021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7.1萬億元,未來五年(2021-2025)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5.28%,2025年將達到30.2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21-2025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